activity
宋燕?領晟醫療CEO
有這樣的機會可以了解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我們如何能夠做得更好,同時也希望給所有的創始人一個更大的希望,我們一路上總會面對不同的挑戰,這條路不見得是一帆風順,但是我們明天總比今天做的更好,今天總比昨天做的更好,所以這就是我們從企業發展,從自我發展,逐步走向更好的未來的一個前提。
曾宇?相融資本總經理
新藥研發是一個長周期、資金密度需求大的行業,新藥與資本始終是深度融合的,但是投資和產業之間,確實也有很大的鴻溝。比如,在資本運作中的價值判斷、時機選擇,包括企業具體戰略時間節點的選擇,投資人會相對更有經驗優勢,如果新藥創始人能夠跟投資人有更多的溝通和交流,這對于生物醫藥產業來說會有很大的助力。我相信我們共同的初心還是希望能夠有更好的新藥惠及更多的患者。
主持人:宋燕 領晟醫療CEO
嘉賓:黃敏 創芯國際CEO
聞曉光 越洋醫藥董事長
譚芬來 麓鵬制藥董事長
譚芬來 麓鵬制藥董事長
抓住中國生物醫藥歷史機遇,做真正利于人民福祉的事情
聞曉光 越洋醫藥董事長
融資的后續是要拿出產品來給投資人一個交代
黃敏?創芯國際CEO
從零開始,類器官賽道已見曙光
攜手醫藥創始人 ?保持惠及患者的初心
為什么中國投資機構的水平跟歐美有差異?
我覺得其中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我們的LP結構有差異,我們中國很多LP想短期獲利,這不是投資機構能夠決定的,我個人也希望整個投資組合重點投新藥,但作為投資而言,確實有諸如基金收益策略等各方面的因素影響。
關于對賭和回購
基金始終需要直面基金到期的問題,因此,哪怕雙方依依不舍,到了一定的時間節點,都要選擇“分手”,但如何好聚好散,大家可以將心比心去做好。另外,對賭是基于投資,其實也是對未來里程碑的一個預估,如果無法達到階段目標,對賭的后果是雙方的“痛”,但如何對賭,設定合理的目標,以及友好地放棄對賭,需要博弈,也關系到具體估值。
生物醫藥投資重點關注哪些方面
并不是哪個明星機構領投,我們就一定要去跟投,因為我們對它的價值考慮還有其他方面,包括結合自身基金的投資風格、投資組合等等。我們需要更精準的投一些項目。
投資機構在投項目的時候,會看機會成本。因為同樣的這筆投資他投向其他的企業,或者把這筆投資金額拆分為幾部分,可能他的投資成本就在一個可承受范圍之內。另外投資總監、投資機構的創始人,甚至不同的投決委之間對機會成本的考量也不同,是投一個明星項目推高機構聲浪?還是投一個早期項目博取未來百倍收益?機會成本影響了投資機構的很多決策。
對未來賽道的關注。我們其實也一直在迭代更新我們的一些認知,大家都知道現在單抗已經是一片紅海了,但是大家是不是就都往雙抗走,這個也不一定,我們也要看一些其他領域,不要單純局限于原始創新還是模式創新,整個生物醫藥產業價值鏈有很多細分領域,會產生更多偉大的企業,我覺得這也是我們投資機構要去探索的。
中國技術崛起 轉向精準投資
機構基本情況介紹
KIP資本的投資是在一個細分領域精準地選擇一家性價比最高的企業。例如,大分子藥投了復宏漢霖,小分子藥我們只投了亞盛醫藥。
廣州有醫療健康基金,一半是來自韓國的資本,另外一半的資本是跟廣州的LP一起成立的中外合資的人民幣基金,外資和中資混合的一種方式。
對當下投資環境及估值的思考
在外資方向,滴滴事件引起的蝴蝶效應已經開始影響到金融界,并波及到了我們的生物制藥行業,所以前面幾位醫藥企業的創始人也都說我們的估值為什么這么低,或者是可能只是心里預期的1/3。投資機構其實多數也是看二級市場的環境,然后再給一級市場一個定價。所以我覺得目前大家回歸理性,能夠給出比較合理的一種估值是正確的,投資機構比較喜歡這一類企業。
從投資技術方面來看,我們從2016年開始投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采取fast follow的方式,跟著美國的技術走,現在慢慢地我們覺得這個方式行不通了,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創新技術出現,不但美國,哪怕是全球都沒有的這些新技術都開始涌出,讓投資機構很震驚,我們也很恐慌,不知道如何去評定企業的估值,因為很難找到一個對標的估值。所以我們自己也在不斷反省和學習的過程中。
現在的資本市場,包括技術的更新迭代,中國的技術轉型,我覺得這都是一個陣痛過程。但是作為外資來說,對中國也是充滿信心的,如果在價格合適的情況下,我們也是愿意冒險的,也愿意投一些很新的技術,哪怕全球都沒有的技術。
?合理布局相應管線
機構基本情況介紹
吉富創投主要是自有資金做投資。自有資金是什么概念呢?即資金是自己的,就是說我可以投3-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我們沒有特殊的壓力,就是說我們可以跟企業延伸,可以并行走的更長更遠。但從另一方看,也正是因為是自有資金,所以我們的投資還是相對比較謹慎,因為我們也需要對自己的錢負責,所以我們整體投的項目數量不多,但是整體來講可能一定程度也是運氣比較好,目前投的一些項目表現還可以。
對于創新藥投資的看法
新藥研發是個非常專業的領域,難點也在于整個過程涉及到很多環節,從最開始的發現到最后上市需要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機構來去參與完成,而且每一個階段都涉及到一個所謂成功率的問題。投資本身是追求成功率的,也就是說如果評估成功率低于50%,從投資機構的角度是不會去干的。
但是以我自己的視角看待早期階段的臨床項目,我認為管線應該是放在首位的。管線布局數量多,就會增加成功率,合理的管線布局是投資人比較看重的一個方向。
對估值的看法
投資的估值直接決定回報率。估值對投資者來講肯定越低越好,對企業來講肯定越高越好,但中間可以有一個平衡。估值要動態的去看,我已經建立了一套我認為比較完善的估值體系,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評估體系。企業要按不同階段去估值,合理的提升估值。
投資人也是創業者
我也是一個創業者,我在醫藥企業里面17年做的基金;但我也一直在融資,投資機構要募資。所以對投資機構來講,做基金其實跟做企業也是一樣的,我們也需要找到認同的出資人。
機構投資風格介紹
我們關注早期投資,現在差不多投了30多個企業,我覺得每一個企業都是不同的技術方向,舉例來說,基因核酸我們投了七八個項目,但是都對應不同的底層技術。此外,我看到有獨特載體的,基本上也都投了,而且我也基本上都是相關公司A輪的投資人。
因為我的基金比較簡單,我基本上是個人在做決策,所以我就要不斷地讓自己去了解這些新知識,我要看明白了,理解了才能去投。我們真正出手的項目總是讓我眼前一亮的項目,70-80%的企業是我在第一次聊的時候,就定下來要投。我個人覺得首印很重要,很多項目的第一次介紹,看創業者能否講清楚,能不能讓投資人了解到項目的差異化,當然我們肯定也做了很多的研究。
此外,我們比較喜歡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我們投的比較早,在企業處于困難的時候投進去。雖然我們是中小規模的基金,但我們有自己的邏輯,我們很少跟投,我喜歡自己做一些獨立的判斷。
陪伴創始人一起成長
機構投資風格介紹
越秀是國資屬性,醫藥投資現在有兩種戰略,一種往早期投,因為現在二級市場溢價太大;另外一種是一二級聯動。投資生物醫藥,我們看的面比較廣,要了解藥物的機制、臨床需求。很多時候投資人跟創始人是一起成長的,如果創始人有好的想法,我們非常歡迎一起交流。另外我們也看創始人,看他的團隊。創始人要懂得放權,因為很多時候,好的創始人可能只會擁有其中的一塊特質,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自己做,這種完人很少。
攜手VC ?同所有的創業者一起去做服務
機構投資風格介紹
我們采取的是跟投策略,做母基金加直投。我們的基金是政府引導基金,由于國資的一些局限性,再加上起步較晚,我們先做了直投,然后從18年開始做母基金。生物醫藥這個領域足夠深廣,所以我們在做這個領域的時候,我們要確認公司是否有領投,創新藥研發方面是不是有自己獨特的方面,我們才會去投。
如何看待國內生物醫藥投資環境
國內和歐美的一些VC看生物醫藥的水平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由于生物醫藥的周期太長,也導致了VC在看賽道的時候,明明知道是一個很好且具有成長價值的賽道,容量很大,但缺少完整的安排而導致整個周期會很長的時候,VC還是會謹慎選擇的。
由于LP的一些缺陷,導致了人民幣基金的選擇范圍要在自己的期限內去匹配一些項目,這也是跟國內的整個資本市場的環境有關系,貨幣政策市場都和估值息息相關。此外,公司團隊及產品的方向是否正確也很重要,我們現在看整個VC的時候,都很強調這個團隊里面有沒有從產業出來的,然后看過往的案例,看他們到底能不能讀懂現在醫藥行業的創業者。
現在的LP的種類很多,在后續的企業發展中可以幫助到創業者,政府的引導基金也正在發揮著作用,可以彌補很多VC做不到的事情,享有一些政策。政府引導基金是要給一些人去做賦能,在策略上體現就是VC要選好,GP要選好,選好了以后我們攜手所有的VC們去同所有的創業者一起做好服務,為創業者們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從不同角度看投資
機構基本情況及投資風格介紹
國聚投資是高新區投資集團下的股權投資板塊,高新區投資在開發區負責整個生物醫藥園區的運作,做股權投資,甚至整個產業鏈都會涉及。我們優先投資區內或者廣州的企業,因為我們可以對接一些政策,包括土地的一些自有的優勢。
對于中早期的項目能做到下一個milestone,有人接盤。中長期項目如果有一些數據的支持,我們覺得這個錢能幫助到企業,或者說和我們一起進入的投資伙伴能給你提供幫助的情況下,我們就有信心進。我們跟投比較多,因為紅杉資本或其他大的資本進入了,大家聞名而來進入的資本也會多,相當于這個企業也能得到更大的力量去推動供他成長,對我們來說投資風險也更小。
好的投資人一定要有一顆創業的心
從產業視角來看最賺錢的項目只是來自于10%-20%的項目。作為一個合格的投資人,實際上不僅僅是一個投資人的身份,更多的還是兼職合伙人的身份。企業的老板在創業的過程中,實際上像打怪獸一樣,要歷經很多磨難,我們在中間一定要發揮我們的優勢,去幫他接洽各種商務資源。所以說,好的投資人一定是要有一顆創業的心,我覺得這樣才會做的更好。
深入行業研究
股權基金托管
期待再次相聚
歷經三個多小時,當時鐘指針到了結束的時刻,兩隊人員意猶未盡,經過傾聽對方的心路歷程,激烈地討論個中細節,創始人與投資人都感受到對方的不容易,從“相愛相殺”到“惺惺相惜”,期待創新藥的路上,再次相聚。